【點贊新成就 喜迎黨代會】“深耕”平安 成就幸福
——我市縱深推進平安建設側記
市域社會治理根基夯實,掃黑除惡被省通報表揚,群眾安全感滿意度位居全省前列……近年來,我市以更大力度補齊短板、加固底板、打造樣板,全力推進平安六安、法治六安建設,不斷提升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為推動革命老區綠色振興趕超發展提供了和諧穩定的環境。
基層治理,疏通“毛細血管”
“鎮村路上警車跑起來,警燈亮起來,喇叭響起來?!边B日來,晚飯過后,霍山縣但家廟鎮鎮長張焱與鎮綜治中心負責人、派出所民警,一同前往各村及轄區交通要道開展夜巡。夜巡隊采取“車巡+人巡”的方法,用“大喇叭”宣傳疫情防控、疫苗接種、防范電信網絡詐騙等。夜巡過程中,還結合“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走村入戶收集群眾身邊的“急難愁盼”,加以幫扶或分類解決。常態化夜巡,提高了村民安防意識,震懾了不法分子,守護了轄區平安。近年來,該鎮先后榮獲六安市平安鄉鎮、霍山縣掃黑除惡先進鄉鎮等榮譽稱號。
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8月23日上午,花石嘴村馬某走進但家廟司法所尋求幫助。原來,馬某在個體老板吳某承包的工地上班時,不慎從房頂摔落,經鑒定為八級傷殘。馬某要求吳某賠償近30萬元,雙方無法達成一致。司法所所長張興國了解情況后,立即聯系吳某,將雙方分開調解,耐心做思想工作,經過多次協商,最終達成協議,吳某一次性賠償馬某18萬元,醫藥費另付。這是全市鄉鎮將矛盾化解在基層、化解在萌芽的一個小場景。
我市通過整合資源聚合力,構建平安新格局,以市、縣、鄉、村四級綜治中心建設為切入點,強化鄉鎮綜治中心的統籌協調職能,整合公安、司法、信訪、應急管理等部門資源,著力培養基層社會治理的“全科醫生”,推動資源在一線匯聚、信息在一線應用、矛盾在一線化解、服務在一線強化、平安在一線實現。2020年,全市群眾安全感列全省第3位,對政法隊伍執法滿意度列全省第2位,進入全省第一方陣。
黨建引領,激活“神經末梢”
“開一場會,黨支部黨群議事會,也就是板凳會;辦一個班,以社區學雷鋒志愿服務驛站為平臺,聯系合肥師范學院大學生辦‘行知學堂’,幫家長解決暑期孩子無人照顧、學習無人指導等問題;建一支隊伍,在城管部門支持下,組建一支綜合服務常態化巡邏隊?!?月份,到裕安區鼓樓街道掛職以來,市委政法委四級主任科員高杰圍繞“三個一”,緊抓黨建賦能社區治理。
日前,市委出臺《關于加強新時代城市社區黨建引領社區治理工作的意見》和社區專職工作者隊伍建設、社區居委會建設、黨群服務中心建設、街道體制改革、網格化管理等“1+5”規范文件,進行指導。從市直八個部門各選派一名優秀年輕干部,分別到六安主城區八個街道掛職任黨工委副書記并兼任一個社區第一書記,專抓街道體制改革和社區治理工作。高杰就是這八名干部之一,目前掛任裕安區鼓樓街道黨工委副書記、錐子廟社區第一書記。
以“網+鄰”為效能抓手,激活基層治理“神經末梢”,調整優化街道黨政內設機構,配齊配強“一辦兩中心”(平安辦和黨群服務中心、網格化管理中心)提供有力組織保障。將主城區共劃分為若干網格,配備千余名專職網格員,社會力量“多人協同”參與。此外,還結合實際優化社區治理單元,細化網格延伸到“鄰”,建立鄰長微信工作群,加強“鄰”內住戶溝通聯系,變“陌鄰”為“睦鄰”。在常態化疫情防控期間,我市聚焦精準化管控、網格化管理、精準化排查、精細化服務,全力織牢平安網格,筑牢六安城區“疫線屏障”,凝聚起助力疫情防控的硬核力量。
掃黑除惡,攀升幸福指數
近期,市公安局成功打掉郜露、郜軍等人涉黑涉惡犯罪團伙,抓獲多名犯罪嫌疑人,為徹底查清該犯罪團伙全部違法犯罪事實,依法嚴厲打擊犯罪分子的囂張氣焰,凈化社會環境,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保障人民群眾安居樂業,8月11日,我市警方發布通告,面向全社會公開征集該犯罪團伙及公司的違法犯罪線索和證據,這是我市常態化開展掃黑除惡斗爭的一個縮影。
自2018年掃黑除惡專項斗爭開展以來,我市各級黨委、政府堅決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部署要求,緊緊圍繞三年為期的工作目標,科學謀劃、扎實推進,取得明顯成效。截至目前,全市共摧毀黑社會性質組織12個、惡勢力犯罪集團59個、惡勢力犯罪團伙40個,抓獲涉黑涉惡犯罪嫌疑人1248人,破獲涉黑涉惡刑事案件1492起。其中,2019年度,我市掃黑除惡專項斗爭領導小組、市掃黑辦分別受到省通報表揚;在全國掃黑辦組織開展的“2020年掃黑除惡專項斗爭群眾感受調查”中,我市滿意度成效評價位居全省第一。在2021年6月召開的全省掃黑除惡專項斗爭總結表彰大會上,我市掃黑除惡專項斗爭領導小組受到通報表揚。
專項斗爭的收官,不是掃黑除惡的終點。今年以來,我市持續推動掃黑除惡斗爭常態化,積極探索建立健全常態化的掃黑除惡相關制度和機制,從“專項斗爭”到“常態化打擊”,敢于亮劍、久久為功,人民群眾的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為綠色振興趕超發展營造了更加安全穩定的社會環境。(皖西日報融媒體記者 儲著坤)
采訪札記
構建平安新格局
平安,是人民群眾幸福安康的基本要求,是革命老區綠色振興趕超發展的有力保障。近年來,我市高位站、高質量推進平安建設,持續為經濟社會發展營造和諧穩定的環境。
當前,我市充分利用市、縣、鄉、村四級綜治中心等工作平臺,創新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創新推進“警民聯調”、“警務通達”等工作,切實推動社會治理和服務重心向基層下移,共同抓好平安鄉村、平安社區建設。各縣區結合實際,積極探索平安建設新模式,網格化管理夯實市域社會治理根基,常態化機制化開展掃黑除惡斗爭,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落地見效,立體化信息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成效明顯……共建共享共治的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正在形成,人民群眾的安全感、滿意度和幸福感持續攀升。
立足更高起點,構建平安新格局。政治引領社會治理,法治保障平安建設,德治教化文明創建,自治強基鄉村治理,智治支撐治安防控一系列創新舉措正向縱深推進,新階段現代化幸福六安建設新征程正闊步向前邁進。